色情直播

山河续章,步履不停:秭归实习第二周探索记

发布人:刘佳丹发表时间:2025-09-18点击:

秋意渐浓,晨露凝霜。当阳光再次洒满三峡之畔的秨归实习基地,色情直播 2023级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56名学子,已收拾好地质包,怀揣着对未知地质奥秘的向往,开启了实习第二周的探索旅程。如果说第一周是初识山野的启蒙,那这一周便是深入大地肌理、解码地质密码的进阶之路,每一步都踏在地球亿万年的记忆之上。

Day 1|岩变之秘:邓村路线的变质岩图鉴

9 月 8 日,我们向着邓村路线出发,这一天的主题是“解码变质岩”。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上,窗外的青山愈发陡峭,仿佛在为我们即将遇见的地质奇观预热。沿着山路前行,小以村组的动力变质岩与区域变质岩相继映入眼帘。

张志庭老师指着一块斑驳的岩石解释:“混合岩是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,你们看这些浅色的长英质脉体,是岩浆侵入后形成的。”我们凑近观察,岩石表面深浅交错的纹理,果然如脉络般纵横交织。

董玉森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小以村组观测点,这里的动力变质岩与区域变质岩正等待着我们解读。“动力变质岩是‘构造运动的伤疤’。”动力变质岩因构造应力作用,岩石结构发生明显破碎,有的呈现出片状构造,有的则形成了碎裂岩;而区域变质岩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,矿物重新结晶,形成了细腻的片麻状纹理。

Day 2|科技赋能:无人机下的地质新视角

9 月 9 日是无人机飞行教学日,对于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我们而言,这是将“地面观测”与“空中视角”结合的重要一课。早在教学前一日,各小组便选派了两名同学提前跟随老师“取经”。从无人机的部件拆解与组装,到遥控器的按键功能、起飞前的设备检查,再到基础飞行姿态的操控技巧,他们仔细记录每一个要点,反复练习悬停、升降等基础动作,直到能熟练应对简单的飞行场景——这份提前 “备课” 的认真,为次日的小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教学当天,各组先行学习的同学立刻化身为“小老师”,带着本组成员围在无人机旁展开实操教学。基础操作熟练后,张志庭老师召集全体同学,聚焦“地质勘察中的航线规划”展开深度教学。

Day 3|灾害溯源:链子崖的地质警示

9 月 10 日,我们前往链子崖路线,探索地质灾害的形成奥秘。车子靠近链子崖时,远处山体上的裂痕隐约可见,一股庄严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—— 这里是大自然给人类的“地质警示碑”。在新滩滑坡遗址,何珍文老师指着裸露的山体告诉我们:“新滩滑坡是典型的岩质滑坡,由于岩层倾角较大,加上雨水渗透、构造活动等因素,导致山体失稳下滑。”

张志庭老师带领我们对志留系纱帽组、泥盆系云台观组等多套地层进行了观察。从志留系的砂岩到泥盆系的石英岩,从石炭系的灰岩到二叠系的煤层,不同时代的地层在这里依次出露,宛如一部“地质史书”。

Day 4|褶皱奇观:九畹溪西陵峡的地质诗篇

9月11日,我们沿着九畹溪前行,探寻平卧褶皱的地质奇观。当平卧褶皱出现在眼前时,我们不禁发出惊叹:岩层如被大自然的巧手折叠,呈水平状展布,褶皱的翼部与轴面几乎平行,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,在山间舒展身躯。随后,我们对奥陶系上统至志留系罗惹坪组的地层进行了观察,灰白色的灰岩、紫红色的页岩交替出现,记录着奥陶纪到志留纪的地质变迁。

Day 5|山野归序:休整日里的沉淀与蓄力

9月12日,三峡的晨光褪去了往日的急促,化作柔和的暖意洒在秭归实习基地的每一个角落。我们迎来了实习期间难得的休整日。这一天没有野外探索的惊心动魄,却有着沉淀与蓄力的踏实。正如地质研究需要在实地观测后整理分析,每一次前行也需要适时的休整来调整状态。当夜幕笼罩基地,同学们带着满满的能量进入梦乡,等待他们的,将是新的地质挑战,而这份休整日里的沉淀,终将成为接下来探索路上最坚实的支撑。

Day 6|风雨无阻:填图区南的坚守与成长

9月13日,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。大家带上雨伞,背上地质包,按时出发前往填图区南踏勘路线 —— 这是对我们 “地质人” 意志的考验。雨中的山路格外湿滑,每走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。何珍文老师带领着我们观察填图区出露的地层界线,教导我们使用地形图定点,并完成野外地质数据采集。

我们分组行动,有人手持地形图,在雨中仔细辨认地形;有人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,雨水打湿了野簿,我们便用塑料袋小心包裹;有人采集岩样,即使手指被雨水冻得发麻,也依然认真记录岩样信息。大家相互搀扶,相互提醒,没有人抱怨,没有人退缩。当我们成功在地形图上定出多个观测点,完成地质数据采集时,雨中的山野仿佛也为我们送上了无声的喝彩。

尾声:探索不止,步履不歇

两周的实习时光,在山间的晨露与晚霞中悄然流逝。从长阳路线的寒武系化石到邓村路线的变质岩,从无人机的科技视角到链子崖的灾害警示,从九畹溪的平卧褶皱到填图区南的雨中坚守,我们不仅学会了地质观测的专业技能,更读懂了大地的语言,领悟了“地质人”的责任与担当。秭归的山,教会我们谦卑;秭归的岩,赋予我们力量;秭归的水,滋养我们的探索之心。这段实习经历,早已超越了知识学习的范畴,成为我们青春中最珍贵的记忆。


文字:吴亚璇

图片:向仕念、陈邦朴

审核:闫维蓉

校对:刘佳丹